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实行了一系列的产业转型升级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2008年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时,江苏省的经济总量已位居全国第二。
2016年,江苏省生产总值(gdp)已达7.6万亿元。
在此之上,江苏省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一.绪论。
阐述选题意义和研究背景,文章框架二.江苏省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及其特点1.简单介绍江苏省三大地区,包括其地理位置和部分区位条件。
2.通过对苏北地区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得到结论:苏北地区服务业较为落后,经济总量增长缓慢,但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chenery[26](1989)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一般性规律: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第一产业的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都趋于下降,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在工业化过程中不断上升,在工业化完成后趋于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一直处于上升,但在工业化初期变化较慢;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及其优化升级必然会推动经济增长。
carree,m.[27](1999)以历史的视角分析了英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英国学者肯[28](can,2001)借助经典的投入产出方法,深入探索英国不同地区间的产业关联水平,而美国学者yenede[29](2002)借助回归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计算oecd国家的工业结构的动态演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而joshua drucker[30](2012)则从产业集聚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的过程,将产业结构优化从宏观的行业层面引入到微观的企业层面,说明一个新的研究趋势。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7年11月,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17年12月-18年3月,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同时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18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进行中期检查;18年5月,接受指导老师批阅意见对论文、英文翻译等材料进行修改完善, 6月初定稿;18年6月,仔细阅读已完成的论文及相关资料以备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 王蓉,江苏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优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1[2]杭敬 路正南,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变迁及国际国内比较[a],华东经济管理,2003-4[3] 钱宁,江苏产业结构状况分析[a],江苏大学学报,2003年第5卷第2期[4]何邦胜 查奇芬,江苏省产业结构研究[a],价值工程2005年第1期[5] 吴霖 江可申 对江苏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对称性分析[a]统计与决策,2005[6]胡汉辉,调整产业结构 发挥区域优势 实现苏南苏北均衡发展[j],金融纵横,2006年第11期[7]史丹,浅议优化苏北产业结构[a],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9卷第4期[8] 葛守昆 沈宏婷 陆岷峰,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研究[a],扬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2卷第3期[9] 谢毅 汪独友 曹林峰,苏北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a],城市问题,2009年第5期[10] 盛海潇,江苏苏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路与对策研究[a],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1] 王树华 范伟 孙克强,江苏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j],江苏纺织,2010年第4期 [12] 孙东琪 朱传耿 周婷 苏、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a]经济地理,2010年第11期 [13] 李邃 江可申 高技术产业科技能力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 科研管理,2011年2月[14]徐孝昶 上官敬芝,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关系的演变及影响机制分析-基于江苏省区域内部差异的研究[a],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11卷第4期 [15] 李传殿,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探讨[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16] 肖兴志 彭宜钟 李少林 中国最优产业结构:理论模型与定量测算[a]经济学,2012第1期 [17] 黄鏐 刘金红 产业结构与区位条件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a]经济,2013第2期[18] 何平 陈丹丹 贾喜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a],统计研究,2014年第31卷第7期 [19] 李子伦 产业结构升级含义及指数构建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国际比较[a]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第1期赵浩钧 宋怡璇,苏北产业结构变动及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优化研究[a],区域经济,2016 [20] 匡远配 唐文婷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度的时序演变和区域差异分析[a] 经济学家,2015 [21] 张秀生 王鹏 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产业结构优化[a],经济问题,2015年第4期 [22] 李媛媛 金浩 张玉苗 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与实证[a]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第3期[23] 赵浩钧 宋怡璇,苏北产业结构变动及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优化研究[a],区域经济,2016[24] 王军 陈健,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苏北地区产业结构研究[j],中国统计,2016[25] 王波,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a],科技与管理,2017年第19卷第4期[26] Chenery,H, Regional analysis. The structure and Growthof the Italian Economy.Rome: U.S. Mutual Security Agency. 1953. [27]Carree, M., Thurik, 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pp. 1999: 86#8211;110.[28] B.regional Morris.Can differences in industry structure explain divergences in economic growth [J]. Bank of England Quarterly Bulletin,2001,41(2):195-203.[29] M.Yeneder. Industry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J].Strueture Change Eeonomic Dynamics,2003(14):427-449.[30] Joshua Drucker a, Edward Feser.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 analysis of productivity in thre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42,2012:1-1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