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的“互联网 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平台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28 10:01:3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比如,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优质饲草供应不足,说明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错配等突出问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显现。2016年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为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开出药方,也为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8220;互联网 #8221;行动计划。农业看起来离互联网最远,但#8220;互联网 农业#8221;的潜力却是巨大的。农业是中国最传统的基础产业,亟需用数字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对地块的土壤、肥力、气候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然后据此提供种植、施肥相关的解决方案,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此外,农业信息的互联网化将有助于需求市场的对接,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先进的技术信息,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与此同时,农业电商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减少农产品买卖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益。面对万亿元以上的农资市场以及近七亿的农村用户人口,农业电商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

当前,国内许多学者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互联网 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从综合构建供给侧改革下的互联网 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平台的研究甚少。社会化服务平台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民、农技部门、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农资企业等提供共享信息,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适应需求变化。基于这样的认识,尝试构建供给侧改革下的#8220;互联网 农业#8221;社会化服务系统平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1)通过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深入研究农业改革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农产品供给更加契合消费需求,更加有利于资源优势的发挥,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确定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的工作内容。

(2)通过研究互联网 农业实际应用,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在沟通供需、智慧农业生产、农资供应,农产品交易的作用方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对供给侧改革下的#8220;互联网 农业#8221;社会化服务的理论研究:

(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互联网 发展研究

严厉群【1】认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满足人们升级的品质生活需求。互联网 在沟通供需、引导规模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和美化生态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主体的公司化经营、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等方式为农业互联网 发展创造条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2013 年 11 月 25 日--任务书,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确定题目,准备开题报告;

2022 年 1 月 15 日--修正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严力群.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互联网 发展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49-50.

[2] 唐润. 供给侧改革下的#8220;互联网 农业#8221;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db/ol].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782058.2016-5-19.

[3]李仪,夏杰长. 平台战略模式与农业供给侧改革[j]. 中国发展观察,2016,11:33-35 4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