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始终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互联网作为一个庞大的信息体系,包含了社会发展中各个领域的相关信息,农业从业人员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依然面临着信息平台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人才缺失等问题。
自古以来作为鱼米之乡的苏州现阶段多地推出的旅游业带动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顺应互联网 的网络大环境,但是初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以苏州的甪直、东山、临湖三镇为对象讨论我国农业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由 旅游业带动这一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
关键问题:旅游业带动农业发展的这一模式是否能持续发展?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模式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写作提纲:一、序论1、中心论题:互联网 背景下旅游业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2、写作意图:以苏州的三个实施此模式的农业项目为代表的,对当前的互联网 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考察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以提高整体效率,改善现有的模式。
二、本论 (一)简述互联网 时代信息对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性 1、我国农业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 2、国外各地农业信息化的介绍 (二)阐述以东山电商园为代表的苏州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现状 1、简单概括旅游业带动农业发展的模式是如何实现的 2、以互联网为工具进行线上销售的情况3、苏州在农业方面关于互联网以及信息化设备和人才的培训情况(三)提出该种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1、磨合期过短,运营商、政府和商户(包括合作社、龙头企 业、创客)之间的关系需要再次梳理,进一步明确分工, 各司其职,然后加强互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对于该项模式的研究尚处于实践研究阶段,主要针对各地各不相同的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具体分析与研究,也有通过数学模型对该项模式进行的研究,如邓志强、王卉、王文提出的针对苏州市悠闲农业旅游的swot分析。
但是缺乏总结性的结构性的科学理论国外研究者相当重视对农业旅游概念的研究,由于农业旅游内涵的复杂性,对互联网时代下农业旅游概念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农业旅游已存在至少100年,对其研究则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但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有从宏观角度对互联网时代下对农业旅游发展条件的研究,也有从微观角度,对农业旅游的性别问题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课题名称:互联网 背景下旅游业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
二、研究背景:中国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发展不成熟,这一模式运用时间短,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改善 发展。
三、研究内容:以苏州市东山镇电商园为代表,阐述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希望能通过优化模型、优化管理以提高农业信息化效率。
5. 参考文献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策略探讨--靳青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陈红川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刘丽伟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综合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王锋基于SWOT理论的苏州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研究--邓志强江苏农业与旅游业产业关联融合度研究--刘红水乡农业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李然然苏州旅游型村庄规划研究--朱恩琪乡村旅游业与大农业耦合的动力效应及发展趋向--袁中许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机制研究--杨红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魏敏论互联网农业的新经营策略--柳彩莲互联网农业对现代农业的影响--侯昭宇互联网农业发展论文--邓章源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刘玉忠农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张莹互联网农业产业链_的实践总结与创新路径--寇光涛互联网思维的农业科技创新--周振兴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思维与创新路径--杨继瑞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