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理由:青春文学作为“媒介化时代的文学”发展迅猛,同时青春文学作为一国青年人的现实生活的再创造极具研究价值。青春文学近年来的流行对于塑造青年价值观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是,青春文学现在的研究多集中于青春文学内容与写作方式研究,现在有关研究者在青春文学产业化创作方面的研究很少,还有很大研究空间。
意义:相关青春文学研究多研究内容文字,即使有关于青春文学影视化、产业化的研究,但也都还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本论文将通过资料收集、分析研究,补充我国青春文学从文字到影视的产业化成因和后果方面的研究资料,并指出一条研究新方向。另一方面,青春文学有极大的市场空间,进行相关产业化研究分析,能够积极地指引其发展方向并且获得可观的收益。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内容:本文中将阐述青春文学的起源流派和发展现状,并以《少年的你》为例,对产业化创作现状,进行具体的原因、影响等各类分析。进而追根溯源,并寻求一种青春文学“经济性和文学性”共存发展的模式。
拟解决问题:探讨在大众传媒时代,青春文学在文字到影视化的过程中,成为一种通俗文学,并逐渐转变为一种具有商业性质的文化产业的原因及后果影响。从而希望能探寻一种青春文学焕发“独特性”,能给青年人指引方向,同时又能创造卓越的经济效益的方法。
本篇论文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将阐述青春文学发展、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方法,第二章将以《少年的你》为例,具体介绍新时代青春文学的创作方式和发展方向,第三章将从大众传媒和经济市场的角度介绍《少年的你》火热的成因,介绍如今青春文学热销热映背后的文学产业链,第四章将分析《少年的你》等青春文学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产业化后对。做出批判性思考。第五章进行总结。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20世纪30年代,便开始自觉为青少年创作青少年文学,简称为“ya文学”,《麦田里的守望者》、《哈利波特》、《指环王》均属此列。反映了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奇幻多姿,在80年代后,那些有关黑暗、暴力、性的话题开始涌现,深受青少年喜爱,比如《饶舌少女》。相关研究者认为,青少年文学书写少年眼中自我困境中的破茧而出、凤凰涅槃,经历磨难、挫折不断成熟的故事。从儿童时期养成并保留的童真、童心随着身心成长形成的价值诘问、鲜明的二元是非认知方式,构成青少年文学独特的文学特征和精神思辨性。青少年文学的审美特征具有多义性,读者凭借感觉、直觉感受美、丑、悲、喜、崇高和卑下等。且作品传达了真实的世界、构造了恐惧美学等,具有深刻意义。不过在影视化创作这方面研究尚少,多集中于对文化影响力的研究。
在国内,《匆匆那年》、《小时代》、《左耳》等青春文学作品不断被影视化上映后,虽然取得了高票房、高反响,但对其中部分作品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融梗”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青春文学在文字和影片方面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开始质疑其内在价值。有的读者、观者觉得有的青春文学作品往往看到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尾。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表示,即便如此,依然会继续阅读观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隐藏在这背后的一条贯通的线正是“产业化”,这一在现今各种产品生产销售上屡见不鲜的词。
此种现象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乃至重视,尤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研究者们跳出传统的套路,结合大众传媒和文化来剖析这一现象,并调用了各个方面的学说:阿多诺的文化批判理论,培养理论,消费视域等等,这些著作或侧重于对某一方面小而精的分析,或侧重于宏观上的论述和推演,或观点新颖,或材料翔实、论证缜密,充分显示了大众传媒时代对网络文学研究所达到的实际水平,青春文学产业化这一概念慢慢在界内流传,但依旧有含糊不清之处,比如“究其根源是什么导致了产业化?仅仅是利益驱动吗?产业化又是怎样具体表现的?”等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大致搜集。(11-13周)
2.从微博,知乎,豆瓣等网络平台进行有关《匆匆那年》内容评点、观后感之类的搜集,从知网收集相关文献(13-14周)
3.确立大致框架、进行草稿写作(14-16周)
5. 参考文献
[1] 武传鹏.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我国大众文化发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76-80.
[2] 刘玥.阿多诺大众文化语境下对电影文化发展的批判——以开心麻花系列电影为例[j].大众文艺,2019,166-167.
[3]康小霞.新媒介时代中国“青春文学”生产机制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1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