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产业素质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02 08:53:3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背景:江苏省依靠政策和地理位置等区位优势, 经济虽然取得了迅猛发展, 但经济水平仍明显低于上海等周边地区。

受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的影响, 江苏省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其区域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之间的矛盾与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江苏省产业结构的研究背景和相关理论;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江苏产业的发展历程第三章:指标分析(各产业的gdp占比,各产业的投入产出比等;出口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产业效率;和其他国家相关产业的对比);第四章:主要讲了影响江苏产业竞争力的一些因素第五章:提出解决办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三产业是未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目前江苏第三产业的净流出率很低,与建立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体系差距很大,服务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与现代服务业的要求还有差距。

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第三产业对外服务能力,要像制造业一样成为第三产业输出大省,既要扩大产业规模,更要提高产业素质和产业竞争力。

(2)按照目标设计主导产业发展路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产业素质的研究刚刚起步,已有的研究主要有:黄燕(2001)等定性分析了区域产业素质的定义,并从产业发展的制度素质和技术素质两方面界定了产业素质的测度指标 ;何维达(2006)等构建区域产业素质水平指标系统,通过建立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评价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产业素质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 ;吴玉萍(2005)等基于当前产业生存环境的变化和我国产业政策的取向,提出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理论 。

现阶段学术界关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除了进行省级、市(区)级、县级层面的研究外,还有针对具体产业的分析与论证,如农业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与数学模型 、江苏新型工业化下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等。

目前尚没有从产业素质方面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0日(本学期第十周)前--完成选题工作2.2022年11月30日(本学期第十三周)前--完成开题工作3.2022年3月18日(第八学期第三周)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4.2022年4月30日(第八学期第九周)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5.2022年5月25日(第八学期第十三周)前--完成答辩环节工作,成绩发布6.2022年6月20日(第八学期第十七周)前--完成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工作7.2022年6月10日--6月30日(第八学期第十八周)--各系完成论文工作总结、遴选参评省优论文、督导组毕业论文校内抽检工作。

5. 参考文献

[1]林康. 江苏省第三产业素质分析与主导方向选择[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01):66-69. [2]王俊.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 时代金融,2017,(23):62-63.[3]张雪平,徐礼伯. 江苏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可持续发展[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04):76-79 96.[4]许缦. 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北方经贸,2007,(03):109-111.[5]余泳泽,刘冉.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问题、机制与路径--一个综述[J].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2014,13(03):79-97.[6]肖立. 沿海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综合评价--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7]. 税务与经济,2011,(02):26-31. [8]沙勇.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实困境和应对策略[J]. 南京社会科学,2013,(11):145-150. [9]毛雯璐. 江苏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10]冯小舟,周荣荣,张倩. 江苏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合理化与高级化维度的分析[J/OL]. [11]王家新. 江苏第三产业发展现实问题研究(上)[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1996,(01):33-36 41.[12] 刘志彪,王国生,安国良.现代产业经济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 黄燕,商春荣.区域产业素质升级:基本涵义与测度指标[ J].经济师,2001(12):19- 20.[14] 何维达,吴玉萍,刘春波.我国区域产业素质水平的综合评价[15].统计与决策,2006(7):86- 88.[16] 吴玉萍,王永保.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4):14- 15.[17] 李飞.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2):106- 108.[18] 赵成柏.江苏新型工业化下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J].参考与决策,2005(11):40- 41.[19]Denis Leonard.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US homebuilding industry[J]. The TQM Journal,2010,22(1):.[20]Chao-Ton Su,Chih-Ming Hsu,Shih-Yuan Hu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Taiwan#8217;s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J]. Asian Journal on Quality,2001,2(1):.[21]Joe Teng,Dazhong Wu,Fran Smith. Industry Productivity Growth: A Network Perspective[J]. Business Systems Research Journal,2015,6(2):.[22]Emilia Grzegorzewska,Izabela Nizia#322;ek,Magdalena Olkowicz. The Impact of Clustering on the Innovativeness Of Furniture Industry[J].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Engineering Review,2014,5(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