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手中无粮,心中发慌”是我国过去农民的心理现实写照,那时的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农业的生产量不足以供应我国13亿人口的需求,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如今农民的心理写照却变成了“手中多粮,满腹愁肠”,我国的农产品供给由之前短缺转变为相对过剩,粮食的产量虽然增加了但是营销策略落后,导致了很多农民手中的粮食卖不出去,以致得不到收入,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的改进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加入 wto 后,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与全球经济接轨。而农业是我国发展的重点,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农产品市场必然会选择跟国际接轨。这样我国农产品的发展能够更好的利用国际资源以及跟农产品相关的先进技术。纵观全球农业经济,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营销受到各个行业的推崇,互联网营销平台给生产和销售带来了新的便利,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是农业繁荣有效手段。因此,为加快我国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政府或者企业的必然选择。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 农业”模式推动着生鲜农产品营销真正步入网络时代。生鲜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可以大大的提高生鲜农产品销售的效率,减少农民的损失,这样的改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物流渠道产业链化,减少流通时间,增加销售区域。虽然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作为一种新的业态,在农产品电子商务逐渐成熟后,其能够更好的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以及其国际竞争力。
因此本文以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有传统的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和策略分析,研究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发展趋势。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文的基础,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对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内涵和未来创新趋势进行综述和定义。第二部分则对我国已有的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现状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则在前两个部分的基础上,挖掘我国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模式研究,并提出针对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问题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本文研究沿着调查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建议解决问题的思路,基于已有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对全渠道背景下我国生鲜农产品行业如何通过针对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来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企业自身竞争力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引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马清梅、李耀东(2019)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主要是 b2b(合作社将农产品卖给批发商和零售商)模式和 b2c(农产品销售商 将农产品卖给消费者)模式,经过多层流通到达消费者手里,流通环节多,损耗大,而且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 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正在从传统的营销模式转变为 c2b(消费者 到企业)营销模式。李琰、傅强(2016)认为传统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问题主要集中在中间商环节以及生产者环节。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各种费用,无形中增加了农产品的成本。加之对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很多地区的批发市场存在者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混乱,效率低下。在生产者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生鲜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存在很大障碍,在产品合格率低的情况下,企业的剔除率越高,农户受损越严重。
但随着城市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和健康消费理念的出现,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日益强烈,而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使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迫在眉睫。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0日(本学期第十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2月11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9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吴梦华.基于solomo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j/ol].中国场:1-4[2021-03-04].
[2]彭亮,李黎.社区生鲜农产品全渠道零售模式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09):118-119.
[3]杨慧莲,霍学喜.我国生鲜农产品社区直销模式的优化探析[j].商业时代,2014(19):4-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