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理由: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流通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构建我国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流通产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流通产业已经有了一个相当大的规模体系。为了进一步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分析流通产业的增长与效率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流通产业在我国发展仍存在效率低下、流通费用高、发展模式单一、缺乏核心技术等关键问题。从空间、人口、要素等多个方面分析流通产业存在的堵点,并通过计量数据分析各要素对流通产业效率增长的影响效果。最终将从关键要素入手,促进流通产业效率提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计划通过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是引言与文献综述,这一部分将概括性阐述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已经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并结合国内相关文献,梳理流通产业发展研究的相关进展。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制约流通产业发展的因素,第三部分介绍相关研究方法的设计,包括数据模型选取与运用。第四部分将通过相关数据分析相关要素与流通产业效率增长的关联程度,第五部分则通过数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本文拟解决的是流通产业中存在的堵点,通过找到与流通产业关联程度较高的要素,然后对相关要素进行改善,解决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障碍,促进流通效率的提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流通产业相关发展研究:初天天(2020)认为新时代背景下,流通产业增速持续下降,流通费用居高不下,流通效率提高迫在眉睫。在传统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对流通效率提升贡献率逐年递减的情况下,寻求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流通效率提升的作用途径显得至关重要。秦晓静(2020)认为产业作为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极大,但以往粗放型发展方式使得流通资源错置、流通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实现优化资源、集约利用的新常态经济增长模式。
如何流通产业效率:孙思迪(2020)从技术贡献、信息化程度、城镇化以及公共支撑体系 4 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通过流通产业要素生产效率提高和要素配置结构优化两个途径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流通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郭梅(2020)我国商贸流通效率中劳动要素占比最高、资本要素占比次之,而产出与技术占比较低,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缺乏核心技术优势,尚不具备核心竞争能力。
戴立君(2020)认为产业集聚主要通过企业降本促效、消费撬动、就业带动和技术溢出四个渠道,对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驱动作用。杜世峰(2020)认为产业人力资本高级化、进口和 ramp;d 支出对其经济产出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流通产业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构建资本密集型、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方式。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11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2、2022年3月19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3、2022年5月14日前——完成论文修改、重复率检查、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5. 参考文献
[1] 甘春,王春嬉.空间分异视角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效率评价与提升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20(21):17-20
[2] 秦晓静.流通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思考[j]. 商业经济研究,2020(19):18-21
[3] 戴丽君.流通产业集聚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的实证研究 [j]. 商业经济研究,2020(21):5-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