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一、前言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迫切要求恢复战争创伤,从西欧迅速发展起来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理论、材料、工艺到土建工程中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尤其是随着部分预应力概念的逐步成熟,突破了混凝土不能受拉与开裂的约束,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桃花峪黄河跨大堤桥为依托工程,本设计在参考依托工程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桃花峪黄河跨大堤桥进行设计调整,设计一座主跨135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并完成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要求进一步考虑优化结构布置和截面尺寸,合理考虑结构配筋,完成方案调整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给出相应的设计说明书。
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1、设计内容(1) 根据设计资料和设计要求,拟定至少两个初步设计方案,并进行比较给出推荐方案(包括施工方法);(2)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进一步确定上、下部结构各细部尺寸及构造细节;(3) 进行桥梁上部结构内力分析与计算,包括截面几何特性、恒载内力计算、活荷载内力计算、内力组合、内力包络图;(4) 进行桥梁上部结构次内力分析计算(温度、基础沉降、收缩和徐变)及组合;(5) 进行预应力筋计算及布置;(6) 进行预应力损失计算;(7) 进行内力组合,对设计进行强度验算、抗裂验算、应力验算、变形验算;(8) 进行桥墩及基础的设计和计算,包括截面形式及尺寸的确定、受力钢筋的计算机布置、构造钢筋的设置,强度验算等;(9) 进行施工方案设计与概预算计算; (10) 编写设计说明及计算书,要求手算与电算相结合;(11) 绘制结构施工图,其中一张手绘。
2、设计所需的相关规范与设计标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05);(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13)《内河通航标准》(gb 50139);(1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15)《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16)《组合桥设计施工规准》第ii 篇(日本预应力混凝土协会编,2005 年版);(17)《波形鋼板ウエブPC橋 計画マニュアル(案)》;(18)河南省地方标准《公路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设计规范》(db41/t643);(19)《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jtg/t d64-0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