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科举,即“分科举人”,是由封建国家设立不同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做法。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及至宋代,这一制度逐渐完善和成熟,许多重要的考试制度和运行机制对以后历朝历代乃至今天都有深远的影响。 进士科是科举取士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进士科创立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在唐代,进士科的地位虽然逐渐上升,但只是众多考试科目中的一种。宋初,科举考试科目基本沿袭唐代,主要分为进士、诸科两类。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废诸科、以进士一科取士。此后,经过不断调整,至宋高宗时期,进士科最终确立为经义进士和诗赋进士两种。宋代进士之多,盛极一时。研究这些进士出身的人物,对于认识宋代官僚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情况及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
苏州自古人文荟萃,名人雅士灿若星辰。《履园丛话》中曾言:“清代鼎甲之盛,莫盛于苏州一府,而状元尤多于榜、探。”据统计,从隋唐至清末1300年的科举史上,苏州共出文武状元51名,居全国各府之首位,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在考订宋代苏州进士登科情况的基础上,对宋代苏州科举状况作了总体性评估,总结了宋代苏州科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宋代苏州科举的基本状况:对宋代苏州进士总数和籍贯进行考订,进而对宋代苏州科举成就从历史上和地域上进行总体评估。 (2)宋代苏州进士群体的特点: 对宋代苏州进士的地理分布、时段分布和家族登科状况进行分析。(3)宋代苏州社会与科举:分析苏州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变化、文教发展等因素对宋代苏州科举的影响,论述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给苏州士子带来的机遇,并从社会资本积累角度探讨苏州士大夫群体的形成与宋代苏州科举之间的关系。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首先,研读和分析基本史料,包括《宋史》、与苏州地区相关的人物传记如《朱长文传》、《文献通考》、《宋会要辑稿》、《南宋馆阁录》、《南宋馆阁续录》和以《吴郡志》为代表的苏州方志。其次,在基本史料的基础上,借鉴数据统计法,对宋代苏州地区进士的姓名、籍贯等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呈现宋代进士及第情况。
本文运用的资料还有龚延明、祖慧《宋代登科总录》,以及与宋代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宋代苏州历史文化、地方教育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专著和论文。
4. 参考文献
档案史料
1.(宋)孙应时纂修. (宝佑)重修琴川志[m]. 张海鹏, 1644-1911.
2. (宋)朱长文撰,金菊林校点.吴郡图经序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4年12月至2024年3月 确定论文选题,接受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下达的任务书,并按任务书要求完成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
2. 2024年3月 完成开题报告。
3. 2024年3月至4月 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